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实现城乡“无废”;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无废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十四五”以来,全国“113+8”个城市和地区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建设3700余项工程项目,6000余项重点建设任务,投资超1万亿元。生态环境部积极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开展融资试点,2023年,国家开发银行向“无废城市”建设领域投放资金超500亿元,覆盖27省份。
我国是世界上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历史堆存总量600亿至700亿吨,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当前,砖瓦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废城市”建设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发展空间。这不仅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大市场,更是一片充满潜力的新蓝海。为了抓住这一宝贵的机会,砖瓦行业必须提升认识水平、积极响应号召、主动采取行动,勇当“无废城市”建设的先锋和主力军。 砖厂窑炉一般焙烧温度在950摄氏度以上,高温就是最大优势。这么高的温度,存在于各类固废中的细菌、有机物等都会杀灭分解。砖瓦行业通过努力,完**成为最大限度地消纳利用各类废弃物的行业,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矿物尾渣、淤泥、污泥、农林废弃物等在烧结窑炉中都可能替代一次原燃料,大幅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我们的目标是不再做传统意义上的砖窑厂,我们进行的是“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工程。在行业定位上,实现跟“无废城市”建设高度吻合。 环保部对“无废城市”建设有一系列考核指标,砖瓦行业要结合实际找准目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率。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污泥和电石渣等。 秸秆综合利用率指秸秆肥料化(含还田)、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总量与秸秆可收集资源量(测算)的比值。要求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砖瓦行业在秸秆燃料化、原料化利用方面都可作出贡献。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指该城市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作为新型建筑材料重新利用量与建筑垃圾产生总量的比值。建筑垃圾指新建、改(扩)建、拆除各类建(构)筑物、管网、道桥及房屋装饰装修过程中所产生的工程渣土、废弃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 烧结砖行业年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已达1.35亿吨以上,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优势。 协同处置污泥。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30%~50%的COD(化学需氧量)和40%~70%的有机物会转化到污泥当中,这部分非稳定状态的污泥很容易再次引起生物反应。近些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用水的循环使用及污水处理产生了大量污泥,预计2020年,我国市政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9000万吨。大量污泥未妥善处理而随意堆放或丢弃,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国家明令禁止未经过处理的污泥进入耕地,目前发改委、工信部重点推广利用水泥厂、烧结砖厂和大中型发电厂协同处置污泥的方法。 烧结砖厂协同处置污泥有独特优势,比如:污泥首先经过预处理(热解和厌氧消化),污泥中大部分有机质转化成沼气,去除污泥的臭味;污泥经过热解和厌氧消化后的沼渣脱水后作为烧结砖的原料,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作为烧结砖生产线的燃料;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废水经过处理后作为砖坯成型等工艺的工业用水;利用烧结砖生产线的余热供污泥热解和厌氧消化使用。这是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模式。而且污泥的化学组成与粘土相似,可用来制备烧结透水砖,路面透水砖可有效吸收渗透雨水,补充地下水资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看海”现象,又为环保作出贡献。 农作物秸秆利用。秸秆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由于大量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造成的生态问题,而且拓展了墙体材料的应用范围。农作物秸秆因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成孔和燃烧性能,可用于改善自保温墙体的热工性能。将农作物秸秆作为成孔剂和内燃料,与页岩混合烧制成烧结多孔砖,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协同处置建筑垃圾。首先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和预处理,当前国内的分拣和预处理技术和装备还需要提升。对烧结砖行业来说建筑垃圾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直接用于制造烧结砖的原料,包括地铁盾构料、地基渣土、淤泥等固体废弃物。近年来,地铁盾构技术得到广泛采用,盾构渣土已成为发达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对盾构渣土环保循环利用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我国湖泊资源丰富,湖泊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0.95%,但很多水域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水质恶化问题,随着河湖清淤力度的加大,每年产生的疏浚淤泥可达1亿吨以上,淤泥的无害化利用已是十分迫切,淤泥混合料还可以烧结河湖的护岸砌块。另一类是需要特殊处理的建筑废弃物,如废混凝土块、碎石、废砖、木材、装饰材料等,这部分经过筛选分级,一般用于制作免烧砖用料、再生建筑骨料、路基垫层、透水砖垫层等。如果需要,还可对废砖、废混凝土块等进行粉碎,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烧结砖原料中,一般控制氧化钙的比例不超过10%。 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无废城市”建设这个契机,大力促进烧结砖行业转型升级。烧结砖行业将成为综合利用消纳工业固体废料、建筑路桥渣土、建筑垃圾分离物、淤泥、污泥等固废的生力军、排头兵。“无废城市”建设,我们应该大有可为,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并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并非易事,需要积极主动采取行动,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对于砖瓦行业来说,这意味着:
首先,要争取政府支持,包括许可保障、政策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政府合作等。企业可以与地方政府对接,行业协会可以和国家部委沟通。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办法,制定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让我们有章可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好现有资源综合利用各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申请免征环境保护税,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产业扶持优惠政策。争取绿色金融支持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发展。要推动在政府投资公共工程中,优先使用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等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探讨和政府合作合伙(PPP)等模式,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还可以考虑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由砖瓦装备企业、砖瓦生产企业、工程设计企业组建砖瓦行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服务机构,专业为协同处置固废项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其次,打好砖瓦行业的“形象翻身仗”。通过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打造烧结砖行业“无废城市”建设的排头兵的新形象,转型为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新形象。今天的烧结砖瓦企业早已摈弃了过去毁田挖土、自然干燥、轮窑烧制的落后工艺,采用新型智能自动化装备、高效洁净的生产工艺,以工业固体废料、建筑路桥渣土、建筑垃圾分离物、淤泥、污泥等为原料,高温处置,变废为宝,生产绿色多功能的墙面、地面材料。我们将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排头兵、主力军,我们会为蓝天绿地、红砖绿瓦的美好城市作出突出贡献。从使用性能来说,相对于水泥等其他材料,经过上千度高温处理的烧结砖一直是绿色无污染、友好健康的产品。如果问一个人你是喜欢住在一个水泥房里还是红砖房里,绝大多数人会喜欢红砖房。烧结砖有其独特的文化性,是伴随人类生活几千年的佳品,有浓郁的文化沉淀。烧结砖防火性能好,经过了上千度高温煅烧后,成为真正的耐高温防火材料。有机保温材料虽然保温效果好,但其使用寿命短,防火性能差,利用烧结保温空心砌块作为墙体保温材料,可以彻底解决建筑防火问题,并实现与建筑物同寿命。烧结砖透气、透水的**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古朴的韵味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再次,开发高性能、差异化产品,尽快摆脱低层次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建筑外墙是建筑物热量损耗的最关键部位,推行墙材革新,提高墙体保温隔热性能,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烧结砖企业要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开发生产烧结多孔砌块、烧结空心砌块、烧结保温砌块等轻型保温砌块,开发保温装配式墙体。对于一些高档或有独特用途的建筑,以烧结制品为主要形态的清水墙砖、陶瓷质地文化石、陶瓷浮雕、干挂饰面板等仍是兼具保温性能、视觉效果、承载人文底蕴综合性能优异的墙体材料,所以砖瓦企业要积极开发生产烧结装饰砖、烧结装饰板、清水墙砖等高档砖。我国城市地表不透水区域占比较高,给城市环境与人们生活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各地都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透水砖因其优良的蓄透水性能,可以有效吸收渗透雨水,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减少“热岛”效应。开发生产烧结路面砖、透水砖也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最后,适应新形势,砖瓦企业要大力提升工艺装备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砖厂而言,智能化升级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降低能耗,进而提升整体运营水平。亚新窑炉作为行业内的一家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自动化设备应用于砖厂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完成原材料搬运、成型、烧制等工序,减少人力需求,提高生产速度和质量稳定性。这些设备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大幅度减少人工成本。
总之,“无废城市”的建设要求砖瓦行业不仅要在生产技术上做出革新,在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等多个维度也要进行深刻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发展机遇,促进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发展。砖瓦行业一定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勇当“无废城市”建设的排头兵、生力军。我们坚信,在全体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烧结砖行业定能成功走出困境,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并逐步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环保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