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如何消除烧结砖的黑印

「 2021-10-16 17:57:00 」

一、黑印


所谓砖上的黑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投煤大多,堆积在窑底或是窑车面上,没有完全燃烧或是外投煤的灰分大多,而与砖坯接触部分由于碳的沉积或是缺氧,而使砖上出现波形蓝色或黑色。


这种情况一般称为“黑头砖“或“黑腿砖”,外投煤要注意所用煤质的灰分大小,如灰分大时,应适当提高炕腿码法;或适当提高远闸加强底火;外投煤一定要做到少量勤添,使燃料充分燃烧,借以避免或减少“黑头”砖。须提及的是加大内燃的程度,也可以大幅度地减少“黑头”砖。


二、压花


另外一种是内燃砖在两个砖坏的叠压处,由于缺氧而局部形成还原气氛,使砖上出现局部深色到黑色印迹。这种情况一般称为“压花”。因为国内绝大多数砖厂都是内燃法烧成工艺,砖表面(多在条面)上的“压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砖坏与砖坏叠压处因缺乏内燃料燃烧所必需的氧气而处于还原性气氛下,此处坯体中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成为一氧化铁(Fe0)或四氧化三铁(Fe304)这样一些低价态形式,故“压花处呈现出青灰或黑色(也有较轻的表现为紫红色)。


又因为这些低价态铁的氧化物在坯体中有强烈的助熔作用,所以在焙烧过程中,在砖坏叠压处形成的液相量要高于其他部位,而导致叠压处焙烧后的收缩变形也大,这就是为什么在叠压处往往会出现凹坑或是在其边缘上有裂纹的原因。


避免“压花”现象的主要措施有:选择适当的码坯形式,使砖坯的条面或顶面的叠压面积尽可能降低到最小化,如在煤矸石砖或是高内燃砖坯的情况下,采用翻坯的方式,使砖坯的叠压面处于切割面上,避免在砖坯条面或顶面上叠压。


实质上这是一种“压花”转移的措施。这种方式看来是将“压花”转移到了切割面上,在条面和顶面没有了“压花”,砌筑成的墙面上看不见这种缺陷。


减少“压花”的辅助措施还有:适当地延长焙烧周期,使内燃料尽可能地燃烧完全:或是适当地增大焙烧中的过剩空气量;或是在泥条上面加砂子,减少接触面积等等。


然而,焙烧过程中介质的氧化还原气氛对焙烧产品的影响极大,而且在较高内燃程度的情况下,坏体叠压部分势必处于强还原气氛条件下,深色的亚铁矿物必然形成。


就国内目前烧结砖的生产实际状况来讲,要想借助于一些常规性的辅助焙烧操作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压花”。


当然,全部采用外燃法焙烧砖,也就没有了“压花”一说。


如在生产清水墙装饰砖时,不加入内燃料,使用洁净燃料焙烧,如天然气,也就不会有“压花”现象存在了。再如焙烧过程中在850℃以前——即液相出现之前,将所有的内燃料全部燃烧干净,也就不会产生所谓的黑印。